读书无用论的宣扬,一部分是因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酸葡萄心理作祟,另一部分是现在确实是就业机会太少供大于求,2000年左右硕士工作好找得很,现在呢?很多农村小孩看到工作不好找,家里本来也没钱,干脆就不读了。
汤头条破解版5.2.3蓝奏云
这个观念主要比较影响农村吧?从农村的角度,培养一个大学生,全家都得省吃俭用,甚至借贷。而大学出来,找工作很难,或者找不到期待中的好工作,马上就觉得不合算,尤其是农村出身的大学生,很少有回去的,多数都留在大城市打拚,好工作越发难找。就算找到了,以后在城市定居,搞不好钱还不够花的,要想买个房,那又得管家里要钱。这对农村家庭来说,是只见投入,回报遥遥无期。还不如当初省点钱学个手艺或是上个高职当普通工人,虽然回报低,但是投入也少。
读书当然有用了,对有兴趣有天赋的,那绝对是书中自有颜如玉,书中自有黄金屋。
谢谢楼上几位朋友,之前我倒是没有想到读书的投入这一点。

现在的状况来看,
汤头条6.0.1破解版tips一些院校的学费高,尤其是一些民办院校,供一个小孩上学,一年好几万,对于不富裕的家庭来说,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负担。如今毕业生供求关系紧张,一个普通的小孩,从一个没有名气的学校毕业,找到高收入工作的可能性真是不大。一算这个投入和产出,产生“不如不读”的想法也不奇怪
汤头条破解版 吾爱破解
感觉论坛里氛围很好啊,不少真知灼见。
分人分地区,比如我们这里,内蒙古的四线城市,我相信全国99%的人都没听过这儿.我们考大学主要的是费用,然后是毕业之后的定位,留在京上广,我试过,漂了几年一点点存款对于首付来说还差的好远好远。之后我回到了老家,小地方嘛,选择就比较少,国企收入低下,比如啤酒厂月入2000 ,在比如蒙牛2300 , 公务员月入3000 但是考试麻烦,报本地的话面试需要递钱,可选偏远地区但之后就麻烦了,我的朋友就在下属县级的法院,相亲一提工作次次悲剧。入编一直就是传说,一直是拿钱砸。几年前全国房产火热,我们这里也一样。很多人富裕了,因为房子被政府占了,很多人进入工地成了学徒工,农民工,很多人做起了周边买卖,卖水管电料木门,也有很多官二代在中间当中介。因为气候问题,我们这里4月解冻,5月开工, 11月上冻,10月末就停工。中间的5个月,力工一天是150块钱,水电180 , 架子240,木工 ,钢筋210, 混凝土190 砌砖,抹灰更多,但有地域性。相对于普通的上班族,他们的收入算是高的,忙活半年歇半年,歇的半年里可以跟服务生,保安,抢工作。收入上直追公务员,但是门槛要低的多的多。所以所谓的读书无用,在我们这里就比较流行,尤其是我做了个反面例子,大学毕业却和这些初中毕业的人拿着同样的钱,很多人拿的比我还多,以前我一直认为我比他们有优势,因为我有证,有工作经验,以后进企业门槛低。今年我们那里新开了个药厂,我去报名,和人一起填表的时候,才发现自己的缺失,3年的工地生活让我的简历出现了3年的空档。28的年龄也远高于其他人,而大学生却远没我想象的少,结果当然是没有结果。在之后的半个月,我开始想以后咋办,以前因为上大学卖了房子,之后父母一直租房过,而房价也一直在涨,年前我们家买了个小房子,12万,加上2万的装修钱耗尽了我毕业之后家里所有的积蓄。总算是有个交代,然后父母又开始愁我的问题,年纪偏大,没房没正式工作。最后在总结下,当时要是不上大学该多好,房子不卖凑钱买个出租,现在估计早成家了。(这里要提下04年我上学的时候,全国房价都不高,我们家没卖上价,出租车手续便宜,而现在卖,出租车手续30万,老房子更到了18万)但是望子成龙嘛,当时的分数,舆论所谓的大学改变一切,尤其是高中母校的分数告示牌,我怀疑妈妈要是说不念,一定被所有认识的人好好教育一顿。